網站設計中不可忽視的可用性原則
本文主要探討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用戶體驗基本原則,并提供實例和可用性分析,關于視覺設計、信息構建及可用性分析等方面提供實用的建議。
打造非凡的交互體驗,設計一個可用性強的網站,對任何一個設計者來說都不失為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。為了使我們的網站更加接近用戶的預期,這是一個緩慢的過程,需要技巧和一系列細節(jié)性工作及一點點運氣,如何讓用戶方便、快速地找到自己需要的服務,并用最簡單的操作方法來完成操作,需要更加注重細節(jié),細節(jié)就是您的用戶會反復留意的東西,比如友好的界面、清晰的導航、完善的幫助系統(tǒng)、合理的信息架構、出色的視覺設計、優(yōu)良的網站性能等。以下逐一討論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用戶體驗基本原則,并提供實例和可用性分析。
簡介
相互競爭的網站通常提供相似的功能,我們經常能感受到視頻網站同質化,團購網站同質化,社交網站同質化,門戶網站同質化,它們之間信息內容重復、服務項目雷同,但只有提供了最佳用戶體驗的那一個才會勝出。在網站設計、開發(fā)及發(fā)布過程中,通??捎眯詫<視椭u估網站的易用性,收集內部反饋,測試團隊進行可用性測試。最為糟糕的是網站上線階段發(fā)現界面錯誤,需要花高昂的代價修復網站界面錯誤。因此分階段設計、及早測試、經常測試是極其有必要的。 雖說成功是 99%的汗水加 1%的運氣,但有時那 1%的運氣往往超過了 99%的汗水。網站設計最終成功與否亦是如此,設計師需要做的是注重用戶領域所包含的很多相關原則,逐步實現、測試并完善設計,達到整體目標,勤耕細作,接下來的事交給運氣。
用戶需要什么,想要什么?
未經解構的用戶需求在某種程度上來講是“偽需求”,不能真實體現需求,往往是表面上的需求,洞察用戶表象背后的真實需求是網站設計的第一步。有經驗的網站設計師往往在用戶的顯性需求描述基礎上,探究他們的真實問題是什么,并打磨需求。亨利·福特曾說過,“如果我最初問消費者他們想要什么,他們應該是會告訴我要一匹更快的馬!”,類似地,喬布斯也說過“人們不知道想要什么,直到您把它擺在他們面前”。您需要不斷地去觀察和理解用戶的行為,用戶需要一匹更快的馬,看似顯性需求,但又恰恰正是用戶的真實需求,從這角度上講,并無偽需求一說,這取決于我們如何去理解,我們必需去理解用戶如何思考! 在《敏捷估計和規(guī)劃》一書中介紹了 KANO 模型,我們可以參考確定需求優(yōu)先級,它定義了三個層次的顧客需求:基本型需求、期望型需求和興奮型需求。此文不詳述,可參考 WIKI: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Kano_model
用戶如何思考?
用戶上網的習慣和逛超市基本類似,大量網頁他們幾乎不看一眼,而是掃視頁面尋找感興趣的內容。但用戶愿意為高質量的內容而忍受廣告和糟糕的設計。網站設計者不應對用戶的耐心抱有較高的期待,多數用戶都掃視頁面而非閱讀,靠自己的直覺摸索,如果頁面沒有達到用戶預期,使得學習成本負荷越高、直觀性越差,用戶就會很輕易的離開,尋找替代的頁面。 一致性的視覺設計 當一個網站的視覺設計整潔連貫,高度一致時,用戶很容易不費腦力去理解如何使用網站,不一致的視覺設計,有可能會讓人感覺到欺騙,當界面設計得過于跳躍和創(chuàng)新,用戶可能在第一眼難以理解,不得不重新學習如何使用那些他們本已經熟悉的東西。視覺一致性可以提高產品所塑造的品牌形象,一定程度上減少用戶的認知成本。 達到“一致”的界面,并非指界面元素需要“統(tǒng)一”,視覺上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表現手段,世界上沒有兩個相同的雞蛋,為了一致,網站信息架構很重要。具體體現在形狀、色彩、界面質感、圖標、畫風、文字描述、提示信息呈現方式等,使得網站在不同的欄目下,設計一致,而不是不同的欄目下頁面視覺差異大,一眼看上去,不象一個爹媽生出來的。
圖 1.LouisVuitton 同一個系列的包,氣質一致
圖 2.騰訊產品,導航風格一致
左對齊?右對齊?兩端對齊? 兩端對齊(justification)最大的問題是:當行的原始長度差異過大時,行與行之間有明顯的疏密變化。而且對英文來說,如果沒有 hyphenation,往往也很難讓行間長度差異適合兩端對齊。越來越多的瀏覽器開始實現適用于中文的兩端對齊算法,在可以啟用 CSS hyphenation(斷字)的瀏覽器,我們可以考慮使用 text-align: justify; 來達到漂亮的兩端對齊效果,但如何才是理想效果?需要綜合考慮瀏覽器兼容性,良好的斷字是美觀文本的必要條件,但正確的斷字方法是按照單詞的音節(jié)將其斷開,這樣使得用戶在閱讀時候不必讀到下一行才能拼出完整單詞,這個問題在單行文本特別長,行間距較小的時候顯得尤其重要。 排版上一定要盡量兩端對齊的原則不一定適用于現代網站,左端對齊(flush left)、右端參差(ragged right)的排版越來越常見,人們的審美觀也在發(fā)生變化。如今的互聯網上,左對齊也是文本的默認設定。純英文文本行的長度錯落有致,強制右側對齊不一定是明智之選。設計師可以綜合利用hyphens; letter-spacing, text-justify等 CSS 技巧達到美觀效果。
圖 3.利用 hyphens 實現兩端對齊
固定元素保持慣例
設計師容易在設計中讓自己的創(chuàng)意占據上風,期望界面脫離傳統(tǒng),具有創(chuàng)意無可厚非,但人們已經根深蒂固的元素,保持慣例會更為穩(wěn)妥。比如
網站標題(header)往往會在網站左上方顯示。 LOGO 通常可以點擊,以回到首頁 退出登錄一般會在網站右上方顯示 版權信息總是位于最下方 footer 網站搜索框經常會出現在網站右上方或中部上方 切換網站語言版本的功能經常出現在網站 header 右端并配有國旗顯示更直觀 搜索框必需是一個框 注冊通常在頁面的右上角 讓搜索更容易
為了精確搜索或在特定范圍內搜索,網站往往提供各種不同的搜索參數。但多數用戶更為青睞不需要思考就知道該如何搜索的界面。針對搜索功能最常見的設計就是一個相對顯得寬大的輸入框,加上“搜索”按鈕組成,以提供最為方便的快捷搜索。 這里需要注重的一個原則是,雖然我們有時必需提供高級搜索功能,但較好的用戶體驗是,即使用戶沒有提供額外信息的情況下,搜索功能也應該是正常能夠工作的。比如:
圖 4.當用戶未選擇任意一個 within 下拉列表內容時,搜索照常工作
巨型菜單(Mega menu)的優(yōu)劣勢
我們提倡僅在必要時使用下拉菜單,雖然下拉菜單占較少的屏幕空間,但其缺點也是明顯的,例如選項可見性較低,下拉菜單所包含的內容項太多時將造成困擾。然而根據 Jacob Nielsen 對下拉菜單的研究,他認為下拉菜單并不一定要很小,“巨型”導航下拉菜單效果也不錯。近年來,mega menu 成為在網頁設計中成為一種趨勢,尤其是在電子商務網站,如果運用得當,它確實能有效幫助到用戶快速獲取信息,大的二維下拉面板可以對導航選項進行清晰,組織良好的導航分組,將用戶從不得不進行的滾動中解脫出來。運用是否得當成了設計的關鍵。 巨型菜單的優(yōu)勢:
所有選項一目了然 可通過分隔線、富文本、圖標、圖片修飾等視覺上手段更加清晰地組織菜單結構 圖 5.利用圖標,分隔線,文字加粗等手段使 mega menu 更易讀
巨型菜單的劣勢:
未展開前的 mega menu 不易被用戶發(fā)覺 大量的菜單選項占據了屏幕空間,遮住了一部分內容 縮小瀏覽器尺寸或在小屏幕手持設備上不易看到全部菜單內容 Load 巨型菜單速度有影響 Accessibility 方面,fly-out 菜單很容易導致可訪問性問題,代碼書寫需要更小心謹慎 圖 6.縮小窗口后 mega menu 顯示不完整,滾動條出現
圖 7.窗口高度縮小后 mega menu 顯示不完整
需要注意的是:
不能無節(jié)制地堆放過量菜單選項,降低友好度 激活 Mega menu 較好的作法是加一個倒三角小圖標,暗示用戶鼠標經過可展開更多內容。因為 Mega menu 本身不象一個按鈕能更直觀能告訴用戶此處可點擊 避免菜單太難使用,鼠標指針輕微失去焦點,就得從頭開始。 避免使用多個下拉級別,多個層級的導航必須進行水平滾動,不夠友好 避免在 Mega menu 內加“搜索”功能 避免在 Mega menu 區(qū)域內右上角加“關閉”按鈕,這本身并不是必需的,關閉菜單較好的設計方案是將鼠標移開一定的距離才能關閉它,Jacob Nielsen 的另一個建議是鼠標移開 0.5 秒后,菜單在 0.1 秒內消失 單選框、復選框文字可點擊
單選框、復選框的設計疏忽通常是未設置 id 和 label 的 for 屬性,從易用性和 accessibility 角度而言,for 屬性都是不能缺少的,for 屬性可以關聯控件元素的 id,使文本也可點擊選中,擴大了選中焦點區(qū)域。HTML5,可以使用 for 屬性,或是把表單控件放在 label 元素里面兩種方法來實現該關聯。但使用 for 和 id 找到控件元素的方法要比將控件放在 label 標簽內的健壯性好很多。使用 aria-labelledby 屬性跨瀏覽器和 accessibility 的健壯性要比使用標準的控件元素放入 label 標簽下的方法強。所以建議還是第一種方法。
圖 8.不妥的設計,使得用戶較難判斷單選框對應于哪一個選項
圖 9.點擊文字即可選擇該復選框,增大了可點擊區(qū)域 鏈接
相關熱詞搜索: 網站設計,可用性原則
- 上一篇:士人網絡:如何選擇一個好的網站建設公司
- 下一篇:天水網站建設談談建站的幾個基礎知識